一、癥狀:
大田生長期為害葉和薹,貯藏期為害鱗莖。南方苗高10—15cm開始發(fā)病,生育后期為害最甚;北方主要在生長后期發(fā)病。田間發(fā)病多始于葉尖或花梗中部,幾天后蔓延至下部,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點,中央微紫色,擴大后呈黃褐色紡錘形或橢圓形病斑,濕度大時,病部產(chǎn)出黑色霉狀物,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,病斑多具同心輪紋,易從病部折斷。貯藏期染病的鱗莖頸部變?yōu)樯铧S色或紅褐色軟腐狀。
二、防治:
(1)施足基肥,加強田間管理,增強寄主抗病力。
(2)實行2年以上輪作。
(3)選用無病種子,必要時種子用40%甲醛300倍液浸3小時,浸后及時洗凈。鱗莖可用40—45℃溫水浸1.5小時消毒。
(4)發(fā)病初期噴灑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—600倍液或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40%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58%甲霜靈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50%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,隔7—10天1次,連續(xù)防治3—4次,均有較好的效果。此外,噴灑2%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mg/kg也。
(5)適時收獲,低溫貯藏,防止病害在貯藏期繼續(xù)蔓延。收后適當晾曬至鱗莖外部干燥后入窖,窖溫控制在0℃,相對濕度65%以下。
|